房價水漲船高,與逐漸縮水的坪數形成強烈對比,房仲業者近期統計全國移轉面積與棟數資料,發現台北市今年前四月平均購屋移轉面積只剩22.3坪,小宅化蝸居趨勢明顯,新北市也只有25.4坪,創2016後新低。房仲業者指出,高房價加上新大樓的公設比較高,即使國人已經普遍使用30年期房貸來降低負擔,還是出現越買越小的現象。
根據《經濟日報》報導,信義房屋統計全國移轉面積與棟數資料指出,今年前4月全國平均買賣移轉面積為30.6坪,較2016、7年前少了3.1坪。其中台北市今年前四月平均購屋移轉面積只剩22.3坪,小宅化蝸居趨勢明顯,新北市也只有25.4坪,為2016後新低;而六都今年前4月買賣移轉面積平均最大的是台南市的36.6坪,不過2016~2022年台南市有3個年度平均移轉都超過40坪,今年寫下2016後新低的36.6坪。
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表示,高房價加上新大樓的公設比較高,既使民眾已普遍使用30年期房貸來降低負擔,還是出現越買越小的現象。像雙北市平均購屋面積只剩二十多坪,中南部地區的購屋型態也由透天當道,逐漸轉為電梯大樓型產品,且除了高房價外,人口組成有明顯改變,也讓民眾對於居住空間需求下降,在房價越來越高狀況下,建商為迎合消費者的購屋負擔,規劃產品也複製北部經驗,包括坪數縮減與推出更多的兩房產品,因此購屋面積統計也有變小的趨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