隨著疫情趨緩,房市業者開始摩拳擦掌,準備迎接顧客上門,但對於想撿便宜的民眾卻是壞消息;根據房仲統計,目前房市降價宅比例逐漸下降,相較於三級警戒時期的6%,目前全台已降至5%,比例最高的台北市更由15%修正為10%。房仲表示,屋主降價與環境變化息息相關,像北部在這波疫情受創嚴重,部分屋主為求順利出售,當時開出「房疫價」主動讓利的意願明顯提高,但隨著疫情趨緩,屋主也因而順勢改變降價策略,使降價比例降低。
根據中信房屋統計內部資料,發現隨著防疫警戒降至二級,全台住宅成屋「降價比」來到5%,其中六都住宅降價又以台北市最高,降價比達10%,意即每100件銷售中成屋就有10件降價,但相較於三級警戒期間來說,全台降價比曾一度來到6%,其中台北市比例更高達15%,整體呈現下滑趨勢。
中信房屋研展室副理張漢超觀察,一般來說,屋主降價的原因主要有幾項,除了有當初開價過高,因此後來調降至合理價位,還有因物件本身條件賣相不佳,而選擇降價求售,第三則是屋主考量市況不佳而順勢降價,第四是屋主本身急需資金,因而被迫降價換現金;這次疫情期間,對於有資金調度需求,或是剛好「賣舊換新」的換屋族,自然會調整售價以利成交。
尤其撇開房屋本身因素來探究原因,六都降價宅向來以雙北居多,主因還是在於部分雙北屋主售屋時,期待儘速成交的意願是比其他縣市來得更強。以換屋者為例,資金調度就是換屋者首要面臨的問題。由於雙北地區房價高,資金壓力大,因此除非資金充裕,否則多會以出售舊屋的資金來支付購入新屋的價金,所以為了能將資金調動順利銜接,只要房價在換屋屋主認知的合理範圍內,往往會有降價或議價的空間。
此外,中信房屋進一步觀察疫情降級前後降價宅的數量變化,發現北部台北、新北、桃園三都降價宅分別明顯減少29%、23%及13%,反觀台中、台南、高雄三都還分別略增8%到9%。
張漢超解釋,中南部由於買氣屬於緩步回升,因此「房疫價」反而略見增加、有持續以降價策略來增加買氣的意味,目前暫時未見大幅變化。反觀北部在疫情三級期間外出民眾減少,房地產受創較為嚴重,部分屋主為求順利出售,當時開出「房疫價」主動讓利的意願明顯提高。而隨著疫情降級、不動產市況日漸回溫、部分降價宅順利售出,北部屋主因而順勢改變降價策略,因此在疫情緩解後,降價宅的數量就逐漸減少。